国际劳工组织11月20日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,由于服装业受疫情重创等原因,在服装和纺织业工作的女性正面临诸多严峻挑战。
国际劳工组织题为《疫情对服装业不同性别的影响》的报告指出,受疫情影响,服务业受重创,给许多在该行业工作的女性带来不小压力。这些压力不仅包括差距较大的工资水平,还包括潜在的就业或工作歧视、发声渠道不足、额外的家庭劳务等。
报告显示,亚洲是全球服装业的主要出口地区,其占全球服装出口达60%。2019年,亚太地区约有6500万服装业工人,占全球服装业工人总数的75%。
报告显示,受疫情影响,主要采购国从亚洲进口的服装在2020年上半年下降了70%。这不仅导致了工人失业和解雇急剧增加,重新开工的工厂也面临着劳动力不足的困境。
报告显示,在亚洲服装业的劳动力中,女性占了一半以上,且在服装业全球供应链较低层次的低工资岗位中占了不小比例。
据报告在亚洲一些国家的抽样调查显示,在柬埔寨,将近80%服装业的劳动力都是女性;在印度尼西亚,这一比例约为58%;巴基斯坦占比为33%。另据报告指出,就性别薪酬差距而言,亚洲地区性别薪酬差距为18%,在上述抽样调查国家中,巴基斯坦性别薪酬差距较大,达57.3%。
国际劳工组织建议,各国应更多关注工厂倒闭和裁员的情况,并为工人重返工作岗位创造有利条件。确保妇女在对话和决策中享有发言权、代表性等也被视为确保该行业全面复苏的关键因素。否则,疫情危机可能会加剧现有的不平等,并将阻碍服装业的发展。